《Bread & Butter》

書寫麵包

高原萬里
Aug 16, 2021
Bread & Butter 漫畫封面

《Bread & Butter》是日本漫畫家芦原妃名子由 2013 年 11 月開始,到 2020 年 5 月為止在 Cocohana 上連載的漫畫,是一套以成年女性為對象的輕鬆小品。

我頗喜歡這套漫畫,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介紹漫畫,而是想透過出現在《Bread & Butter》裡的其中一幕,來為我新一個寫作系列作序。沒有追開漫畫、又或者對這類小品沒興趣的文友是不是已經有離開本頁的衝動?我答應大家,本文不會圍繞著漫畫講太多。

OK,講少少。

當了 12 年小學老師,今年 34 歲的深田柚季,因為其中一個學生造謠而被全班杯葛,被迫辭去教職。因為已經老大不小了,在前路茫茫之下展開了結婚活動(簡稱「婚活」,在日語中指為了找到結婚對象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)。一天,她經過「原文具店」時,發覺裡面不只賣文具,也賣麵包,而且看起來很好吃。她突然覺得這種只要負出努力就會見到有形的成果、同時也可以令到別人開心的工作真好,至少比起教了 12 年書,卻完全無法跟學生好好溝通的自己好。

結婚介紹所的人要她例出對理想對象的要求,例如:樣貌、學歷、職種、年收入、有沒有離過婚、會不會分担家務等。可是柚季沒有想得這麼細,她期望能夠找到一個可以一起快樂地吃飯的人,但被結婚介紹所的人說太不具體了。

一天,柚季看到「原文具所」的店長兼麵包職人原洋一(39歲)在餵流浪貓喝牛奶,她當日心情很低落,就跟洋一說要買「可以提起精神的麵包」,洋一推薦他店裡為了適合日本人口味而改良成不太硬、口感 Q 糯的長棍麵包,柚季試吃後小小上癮,他再乘機推薦當天的麵包套餐:Levain(酸種麵包)、Seigle aux figues(無花果裸麥麵包)、Campagne(鄉村麵包)、Baguette(長棍麵包)各一片,配三款不同的冷肉醬,再加一杯紅酒。二人一邊吃一邊聊了起來,柚季突然覺得如果餘生都能跟像洋人這樣的人一起,一邊吃好吃的東西一邊無所不談有多好,一時脫了線,口快問了一句:「喂,你要不要跟我結婚?」

Bread & Butter 第一集截圖,日語的「血痕(血跡)」跟「結婚」同音

沒想到這一着,讓洋一想起了他分手女友對他下的詛咒:你一世孤獨好了!跌到不幸的最深淵好了!因為你根本無法愛別人!

所以洋一隨便地答應柚季:「沒所謂哦,就結婚吧。」

Bread & Butter 第一集截圖

二人沒有立即跑去註冊,但柚季開始以未婚妻的身份在「原文具/麵包店」幫忙,故事就這樣展開。

乍看之下,這是一個愛情故事,封面的設計和用色也給人這種感覺,但看到最後一集,我都不太清楚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愛、還是因為生活上彼此需要,才剛好走在一起。34 歲的女人遇上 39 歲的男人,追求的不再是驚天動地的愛戀,更多是各取所需,最重要的是相處起來要自在舒服。

漫畫中出現的麵包以日式為主:鹽漬櫻花紅豆麵包、日式菠蘿包、碳水化合物爆錶的炒麵麵包、國産米粉麵包、厚片吐司等等。但正統的歐洲麵包也常常上場:德國的 Pretzels、法國的 Fougasse。有一款麵包,看了之後一直想試:パン・オ・ヴァン(Pain au vin)。把麵團裡的水份換成紅酒,使用最少量的速發酵母,等麵筋發展出來後,小心地包入大量堅果和果乾,再花 19 小時慢慢發酵、成型、烤烘,成品是深棕色的,單是看那橫切面,已經可以想像到每一口咬下去,都是酒香、麥香和乾果香。

Signifiant Signifié 的 Pain au vin,圖片來自店舖專頁

在日本,Signifiant Signifié 的 Pain au vin 最為出名,一條要價 ¥4,320(£28.5 / HK$305),還可以付上 gift box,相比之下紅豆麵包一個才¥100左右,這麼貴叫人怎樣買得下手?所以都用來送禮,又或是偶然給自己的犒賞,因此日本人也叫這麵包做 アインパッケン(Einpacken),跟據日本人的解釋,Einpacken 是德語,表示將禮物等漂亮地包起來。不要考我原德文是不是這個意思,在搜尋器中不管你打入 Pain au vin 或Einpacken,出來的都不是歐洲人寫的食譜,所以這可能是日本人改造過的麵包,《Bread & Butter》裡使用的是 アインパッケン 這個名字。

一章介紹一款麵包、每款麵包引入一組客人,每一組客人都會放下一段故事,這種設定也很日劇。

英語中的 Bread & Butter,指一個人賴以為生的最基本收入,芦原妃名子的《Bread & Butter》也一樣,愛情很淡,人生卻很長遠。

寫了這麼多,還未說《Bread & Butter》對我來說有什麼特別。上面提到洋一會答應柚季突如其來的求婚,是因為他想起前度給自己下的咀咒 ── 你要一世孤獨!原來洋一本來並非麵包職人,而是一名漫畫家,烤麵包其實是他的前度女友純的喜好。二人在大學時期認識,聽到洋一說想成為漫畫家時,她覺得漫畫家只能當成夢想,不能拿來吃飯,便做好了要努力賺錢支持他的準備,沒想到洋一的作品很受歡迎,而且還是《鬼滅之刃》級的,看到滙入他的戶口的稿費時,她明白到自己早就被拋到很遠了,即使如此,由二十到三十五歲期間,足足十五年,她一直留在他身邊,當洋一和助手們終日窩在工作室畫到天昏地暗時,她就打點其他的,與其說是「前度」,不如說是沒有名份的「妻子」更妥當。可是純漸漸發覺自己的存在連影子都不如,截稿日期佔據了洋一人生的全部,他只能夠日以繼夜地獄式地拼命畫,純的人生、她心裡想什麼、其至她在不在身邊他都看不見。連最基本的,她天天花心思做的菜,他不是太忙了不吃,就是隨便吞下去算數。

做麵包是很花時間的事:不斷揉麵、控制温度、靜靜地等待麵團成長,把它拍扁、鬆弛、造型、又再發酵一次,不知不覺間,日又西斜,一天又過去了。

把心思都放在一件事情上,就可以忘記自己本來有幾孤獨。

Bread & Butter 第一集截圖

雖然經歷不太一樣,但以上一頁,讓我想起第一次在波蘭住下的日子,剛抵步時是六月,中歐的天氣很好,生平第一次看到一望無際的藍天,住慣了香港這個五光十色的囚籠,早就忘記了天空原來這麼開闊。但移居的興奮隨着歐洲美好的夏天一起過去,接下來是漫長的冬天和對新地方的不適應。生理時鐘首先出毛病,晚上六點就想睡,半夜三點起來,要等到八點才天光,然後下午三點鐘天又開始黑。由小鎮搬出華沙,菜市場裡只賣用鹽油醃成棕色的魚,問魚販有沒有新鮮的,被人用一句「自己去水裡找」頂回來;波蘭語說不好,麵包店的人抽放在籃子最底層的老麵包賣給我,也沒有能力吵回去;進一家 delikatesy(類似士多),看店的阿嬤全程好像金魚的糞似的跟在後面,金精火眼地盯着我的手,確定我沒有偷偷把東西放進自己的口袋中。是因為我是外國人嗎?可能是,可能不是。極寒的天氣和前共產統治,做就了一代脾氣不好又疑神疑鬼的人。因為心裡越來越抗拒,波蘭文就沒有再學下去,於是更找不到工作,結果心情更差,惡性的循環。

我就是那時開始試做麵包的,當是情緒的排解。因為討厭甜食,所以從來不太烤蛋糕,但麵包卻很好玩,我喜歡在不斷的搓揉之下,麵團漸漸變得光滑的感覺,接下來只要耐心地守着它慢慢長大⋯⋯專心致志地做一件手工時,就不用再想不開心的事情,忽地回過神來,日已西沉。

看到這一頁,我停了下來,我有點明白純的心情。

後來我離開了波蘭,之後又回去短住了一次,這次再沒有不能適應的問題了,但做麵包的喜好留了下來,幾年前還開始玩起天然酵母,家中那一瓶,已經養到五歲。

既然那麼喜歡,為什麼不拿麵包做寫作題材呢?波仔問。

不是沒想過,但我不太想寫食譜。轉念一想,除了食譜之外,還有各種風格的飲食文學,何不拿來試一試?

上一篇提到我想從消極的政治現實抽離一下,寫作也一樣,我想找輕鬆一點的題目來寫。曾幾何時 Medium 的中文作者有寫很多生活題目,比如咖啡、餐飲、旅行、影視、時裝、男女關係等,質數都頗高,部分還要做很多資料搜集,甚至是訪問才可以成文,現在大家都走得七七八八了,雖然遲到很多,但不代表我不可以現在才開始寫吧。

我希望我寫得開心時,看的人也可以輕鬆一下。

所以我會開始一個專題,講麵包,不定期更新。可以是各個國家的特色麵包、倫敦好吃的麵包店、或自家製麵包,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看呢?

又或者,你也想一起寫?那樣我就會另開一個 publication。有意者記得回覆我喔,用 Medium 或 Discord 都可。

最後,雖然沒有日本職人的 Pain au vin 那麼高貴,以下是我兩年前自製的 Cranberry & Walnut Sourdough,可惜這款麵包家裡那個人不吃,要我自己吃光,所以很少做,兩年前那天我撞手神,史無前例地成功,只此一次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※ 本文所用漫畫截圖為筆者自由譯,圖片/背景有作輕微改動,原畫/翻譯請以中文正版作準。

謝謝觀看,喜歡我的作品的話,也請也多到其他平台支持一下喔:
Matters:https://matters.news/@Imaginemari
Vocus:https://vocus.cc/user/5ea0669cfd89780001c17b73
鏡文學:https://www.mirrorfiction.com/member/85404

--

--

高原萬里

香港人,居英國,好遊牧。不想繼續因為生活而遠離文字,現在又努力重新執筆中。沒有了不能活下去的東西有:蝦子餅、咖啡、小說、旅行和麵包。